作者:陳俐君醫師
症狀
< 早期 >
手指麻痛、夜間加劇、會因為甩手等症狀而緩解。騎機車、做家事、打電腦會惡化
< 中期 >
手指精細動作障礙(如扣扣子)、手上的杯子物品會莫名掉落、麻木疼痛往上延伸到手肘肩膀
< 後期 >
手掌肌肉萎縮、觸覺下降
診斷
1. 神經傳導肌電圖檢查:神經功能性檢查。
2. 超音波檢查:神經外觀檢查,動態檢查:透過手腕彎曲伸直、手指彎曲伸直觀察神經與周遭肌腱、骨頭、屈肌支持帶的關係,是否有空間狹小或壓迫情形。
作者:陳俐君醫師
症狀
< 早期 >
手指麻痛、夜間加劇、會因為甩手等症狀而緩解。騎機車、做家事、打電腦會惡化
< 中期 >
手指精細動作障礙(如扣扣子)、手上的杯子物品會莫名掉落、麻木疼痛往上延伸到手肘肩膀
< 後期 >
手掌肌肉萎縮、觸覺下降
診斷
1. 神經傳導肌電圖檢查:神經功能性檢查。
2. 超音波檢查:神經外觀檢查,動態檢查:透過手腕彎曲伸直、手指彎曲伸直觀察神經與周遭肌腱、骨頭、屈肌支持帶的關係,是否有空間狹小或壓迫情形。
作者:陳俐君醫師
這一年多來,我重新回到健身房運動,完成一對一教練40堂課,再接續「一對一」+「團課」。2020年,很幸運地,有豐富經驗的專業物理治療師也加入團隊,處理「客戶」訓練上遇到的瓶頸。
深深覺得,這是一個讓我們的身體能使用數十年的解決之道。
復健科醫師/骨科醫師、物理治療師、體能教練,循環處理每一個小問題,就能沒有大問題。
相信有許多人都有踝扭傷的經驗,不管是因為走路不小心、下樓梯拐到、打籃球跳躍後卡到其他人的腳甚至是出車禍而拐到。絕大多數的人,應該都是「冰敷」、扭傷後幾天稍微休息,一跛一跛的走著,不一定有做好「固定」、不一定有「保護」好,好一點的會買個「護踝」穿著,再過一兩週還好,或許到骨科門診看看,照個X光發現沒骨折,拿個消炎止痛藥回家,「等他自己好」...
真的這樣就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