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5年5月18日 星期一

[ 醫學 ] 背痛與肥胖的關係

作者:陳俐君


感恩蔡校長的推薦,從Medscape訂閱幾個topic(我的興趣:肥胖、骨科、營養、代謝症候群),讓我不用主動搜尋,也能定時有新發表的好文章啃食。

今天早上看到的文章是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Obesity and Back Pain in Nine Countrie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由 Ai Koyanagi 等人,發表在 BMC public health  2015;15(123)  (Impact factor 2.32)

有42116參與者,特別挑選「50歲以上」族群,詢問「過去三十天有發生過背痛嗎?」


包含兩個研究族群
1. Collaborative Research on Ageing in Europe (COURAGE) study : 在芬蘭、波蘭、西班牙 (2011-2012)
2.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全球老化及成人健康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Study on Global Ageing and Adult Health - SAGE)在中國、瓜拿、印度、墨西哥、俄國、南非 (2007-2010)

以BMI 分族群,將參與者分成
正常 BMI 18.5-24.9 kg/m
過重:BMI 25.0-29.9 kg/m
第一度肥胖:BMI 30.0-34.9 kg/m
第二度肥胖: BMI 35.0 kg/m以上

備註:不知道BMI怎麼算嗎?? 很簡單!

1. 拿起計算機

體重(公斤, kg)/身高(公尺, m)/身高 (公尺,m)= BMI數值

但是要注意,亞洲人在相同BMI下,體脂率較高唷!

2, 計算BMI、腰臀比、基礎代謝率、熱量總需求、食物卡路里、運動消耗熱量



背痛盛行率高


很多人感受過背痛,中國21.5%到波蘭57.5%

門診裡,十之八九是來看「痠痛」的,下背痛 與 上背痛,差不多一半一半。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都是「背痛」呢?而不是身體的前側(腹面)痛呢?

我常常在門診舉例:
剛出生的嬰兒,雖然身上也有肌肉骨骼,但是在母親肚子裡時幾乎都是躺著、趴著,不太需要使用到肌肉的力量。
但出生到學會走路,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
這段期間,他開始學習抬頭、翻身、坐、爬、拉物站起,最後才學走。

有養過小孩的就知道,他們除了睡覺喝奶以外,無時無刻不在運動,慢慢一點一滴訓練自己的肌肉、平衡。

而我們呢??

整日靜態生活,伏案桌前,改變姿勢機會少,變換不同肌肉群的機會少。

大部份都是往前看,背肌訓練機會變少。
自然,就走入惡性循環
少用-->容易痠痛-->肌力變差-->耐力變差-->肌肉萎縮-->更容易痠痛-->更少用...

有自覺,才是治療的開始。

Action :從現在開始,常常起來動一動!


肥胖的人,容易背痛


不管是在哪個國家,BMI超過24.9的人,比BMI正常的人,背痛風險高出許多!

減重,甚至是「降低體脂肪」,不是為了美觀,而是為了健康。

減重要做的事,例如 選擇食物吃、多活動、多喝水、寫飲食記錄...
這些「不做不會怎樣,做了很不一樣」的事,如果能夠每天做,一定會有不同!

減重,也是一種「終於」的概念,透過每天一點點的改變(0.01%),一個月改變34%,一年會有37倍的不同!

Action: 如果,你真的靠自己沒辦法,讓我來幫你


如果你想讓自己的背痛少一點,你可以...


1. 讓自己開心點

憂鬱,不管是在哪個國家,最一致及明顯跟背痛有關。

2. 適度的活動: 動太多 與動太少,都容易背痛

3. 多吃點維生素D

4. 鍛練背肌

5. 鍛煉腹肌:練習縮腹運動,30秒瘦肚操!


最後,和大家共勉,從今天開始,每天都有0.01%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