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8年12月6日 星期四

[ 露營 ] 第一露 -- 大象山莊 (花蓮光復鄉)


親子露營,已經盛行好幾年了,我卻從2018年開始才真正入坑。


















露營的經驗最早回溯到小學一年級,參加扶輪社的扶青團在東勢林場舉辦的活動,只記得當天傍晚,我絆到營繩跌個狗吃屎,在下嘴唇咬了一個大洞。看來不怎麼開心的回憶,卻在晚上夜遊時,扶青團大哥哥抓了一隻螢火蟲放在我的掌心而翻轉。


國一時,加入童軍社,因為玩得太瘋,被升學導向的媽媽澆熄了露營夢。

高中的時候,著名的嘉中嘉女大露營,成為緊湊生活中的一個喘息。

印象中的露營是辛苦的、是睡不飽的,但晚上看星星、徹夜聊天、團康活動等回憶都很美好。

今年以前,我帶小孩參加過兩次「露營」活動,大致都是下午去現場、玩樂、煮晚餐,玩到晚上,我再開車載小孩回家。

第一次在2017/12/31 水璉國小,晚上玩營火、仙女棒,夜遊,小孩開心極了。

第二次在西寶國小,玩球、跳舞、玩捉迷藏,晚餐吃完,再開車下山。


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

[ 生活好物 ] 我使用布衛生棉的心得

作者:陳俐君

很多人問我使用布衛生棉是為環保盡一份心力嗎?

不敢把自己說得這麼偉大,誘人改變的主因其實是「用起來超級舒服」!

在同溫層社團看到大家討論布衛生棉,並大力推薦「櫻桃蜜貼」,優點如下:
1. 使用起來更舒服
2. 更貼近身體,不易外漏 (因為是布可以跟身體較貼合,減少外漏甚至後漏的機會)
3. 超強吸力
4. 清洗方便 
5. 衛生棉的蝶翼部分使用扣子固定,放在內褲上之後還可以前後調整到自己喜歡的位置,不像拋棄式衛生棉,黏貼之後撕下重貼,黏性下降就容易移動。 

喜歡嚐鮮的我,三種size各買一片。


圖片來自櫻桃蜜貼


2018年10月5日 星期五

親子共讀 -- 我的第一套生命科學繪本


作者:陳俐君


感谢親子天下和蔡依橙醫師,給我們這個機會,提前閱讀這套書,並舉辦了線上讀書會,聽聽其他家庭是怎麼做親子共讀,以及分享共讀過程。


關於親子共讀 



親子共讀在我家已進行了快七年,一開始都由我逐字唸,幾年之後,小孩開始認識國字,學會注音之後,才轉而由她自己閱讀。現在的親子共讀,意義更偏向是「感受媽媽的寵愛時刻」。我很喜歡和孩子一起讀繪本,也很喜歡看書,我覺得書本們擴大了我們和孩子接觸的世界,可以有機會更了解孩子的內心,也可以讓他們在第一次面對世界晦暗的這一面時,想起我們曾經聊過的內容。


2018年4月13日 星期五

[ 閱讀 ] 阿德勒勇氣整理術

作者:陳俐君


阿德勒也跟整理相關?



整理術的文章我看了很多本,也找了整理師來家裡重新打造。

這本書是收納幸福的廖欣筠老師辦線上讀書會時分享的,能讓專業整理師看了很有感且分享的,一定與眾不同。

阿德勒勇氣整理術,第一章,內容是多數人會面臨的整理難題:

「不懂得整理,不代表你是無用的人!」
很多的整理書都告訴我們,整理家裡,斷捨離之後,會有好運。
很多人都想整理,卻無從整理,因而覺得自己很失敗,更不敢面對。

從整理擴展到生活其他面向,我以為是成長環境,父母的要求讓我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
從小被要求成績,目標要進醫學系,考98分,永遠被問為什麼沒一百?扣的兩分是為什麼?當了醫生,又被要求「零失誤」,否則刑法對待,賠償或者入監牢。

參加了個人品牌的工作坊,學著蔡校長在FB追蹤一些強人,形成弱連結,也順便提高自己把時間花在FB的好處。日積月累的確提高自己看事情的 level,也跟著學習了一些醫學之外的範疇,覺得自己有點進步,但又常常覺得自己怎麼還這麼多不會?

2018年3月30日 星期五

[ 生活好物 ] 掃地機器人

作者:陳俐君

很早以前我就聽說掃地機器人的威力,也一直考慮要買。

以前沒入手的原因是:
1. 家裡不夠空曠... 擔心掃地機器人會跑不動(一直卡到電線或物品之類)。
2. 要設一些「隱形柵欄」,限制掃地機器人的活動範圍
3. 聽說很吵
4. 有請阿姨幫忙家務(沒小孩前兩週一次,有老二之後,煮飯+打掃一起,一週來三天)

關於地板清潔,一開始我買了 dyson 有線的吸塵器 DC26,兩三年後又買了 dyson 無線吸塵器,很輕巧,掛在牆壁上,地板有髒就拿下來吸一吸。小孩也能操作,最常用來吸地板上的小紙屑、橡皮擦屑、零食碎屑(雖然已經訓練他們吃零食要拿碗接碎屑)之類的。

看了一堆486介紹掃地機器人的影片(包含疑難排解)之後,就決定要買了~~

2018年3月26日 星期一

[ 進修 ] 新思惟之深度對談 -- 教養

作者:陳俐君




週日,我參加了一場關於教養的深度對談, 30個人有著類似的理念困擾共同前來,蔡校長根據了事前提問,做了一場四十分鐘左右的演講,核心主軸是:

我們怎麼教孩子
孩子怎麼學
我們可以怎麼做

之後是我們的提問與蔡校長或現場參與朋友的回答。


2018年3月23日 星期五

[ 閱讀 ] QBQ 問題背後的問題


作者:陳俐君





在FB看到朋友推薦這本書,(MJ老師? 楊斯棓醫師?)
原本以為是一本很硬的書,沒想到輕薄短小,在陪兒子上英語課的一個小時就可以看完!

觀念很簡單,需要不斷練習才能做到。
把遇到的每件事情從對外指責、抱怨的角度拉回到自己身上。

2018年3月20日 星期二

2018/2/24.25 基礎肌骨解剖學 上課心得

看中文課程名稱會不知道在上什麼,但英文就很清楚了...

Basic Surface anatomy Motion and Palpation

身為復健科醫師,受過8年的中西醫教育,4年的住院醫師教育,以及N年的主治醫師生涯,在還沒接觸增生療法之前,對於解剖學的學習,大部份停留在「看書」,近幾年增加了看「essential anatomy」App的方式。

進入復健科住院醫師訓練,對 肌肉骨骼系統解剖學的暸解,其實是透過「超音波」來認識,例如肩關節的 biceps tendon, subscapularis tendon, AC joint, supraspinatus tendon, infraspinatus tendon。肘關節的 lateral, medial epicondyle。腕關節的 median nerve, APL/EPB... 手感、觸診,其實是很生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