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9年12月20日 星期五

[ 進修 ] 針刀醫學 -- 簡介篇

作者:陳俐君醫師


緣起



2019年3月,復健科醫學會破紀錄的邀請了「針刀醫學會」的蔡德祥醫師(新和中西醫診所院長)來年會演講,演講者是位西醫師,因緣際會接觸到針刀,幾年前,診所業務改變成幾乎都是在用針刀解除沾黏,治療「疼痛」。
從事增生療法多年,這一次的演講過程中,覺得針刀手法和增生療法似乎可相輔相成,開啟了我對針刀的興趣。再加上我有一張中醫師執照,可以直接加入「台灣針刀醫學會」,加入LINE群組(總共只有167人)之後潛水了一段時間,終於在2019年的11月和12月,我報名了理事長高宗桂教授的「針刀高階班」系列中的「腰臀部、下肢部」及「肩背部、上肢部」針刀診療技術與輔助療法,為的是想看看「針刀治療手法」與「增生療法」有何不同。


在FB問了朋友,大家最想要知道關於「針刀」的適應症及如何選擇。
我先就我的了解及課程推薦用書 -- 理事長高宗桂教授主編的「台灣針刀醫學臨床診療規範」一書中,回答這個問題。在下一篇,再提到我上課的觀察與感想。



針刀是怎麼來的



針刀療法 ( Acupotomology ) 是1976年朱漢章教授第一次用九號注射針頭來代替手術,成功鬆解了一位木匠腕部肌肉的黏連,結合針灸針與手術刀,發明而成。目前中國大陸使用的針體直徑長度有0.4到0.8mm,那台灣則是0.4到0.6mm,相當於23到27號針頭。針具分為針體、針柄和刀刃,由針體可知切面在哪。常用的針體長度是15到40mm。



針刀的作用與適應症



微創針刀療法有三種效應,針刺效應,剷剝作用以及以上兩者合併作用,

針刀大部分的適應証,以骨傷科為主,再加上內科、婦科、皮膚科與直腸大腸科,
主要針對:

1. 軟組織受傷發炎引起的頑固性病變點
2. 各種腱鞘、韌帶損傷發炎引起的痛麻跟功能的障礙
3. 滑囊炎
4. 脊椎病變
5. 神經壓迫
6. 四肢關節退化損傷病變
7. 骨缺血性壞死:透過針刀進行髖關節減壓,改善靜脈回流,解除疼痛。
8. 某些有體表反應的內臟疾患,例如表淺性胃炎,過敏性結腸炎、膽囊炎、支氣管哮喘,都在背部膀胱經的相應穴位找到按痛點、硬結和條索。
9. 其他,例如痔瘡,肛裂、狐臭、脂肪瘤..等等。



如何找尋下針點?



第一個是依據影像的病變來定位。

第二是功能病灶點
:

舉例「肩關節周圍炎」,他們會根據臨床功能受限的體位跟壓痛點,選擇以下幾個入針點:

  1. coracoid process :鬆 pec minor, coracobrachilalis, biceps short head, CA ligament, CC ligament
 2. 小結節:鬆 Teres major, subscapularis, lattismus dorsi
 3. 大結節:鬆  Pec major, SS, IS, Teres minor, CHL
 4. 結節間溝: biceps long head tendon sheath and tendon
 5. 肩峰下滑囊:鬆SASD bursa
 6. SS fossa:supraspinatus muscle origin
 7. infraspinatus fossa: infraspinatus origin

 8. 肩胛骨的內上角 :trapezius

 9. 肩胛骨外側 lateral border: Teres minor origin
 10. 肩胛骨跟脊柱的相接處:rhomboid, subscapularis
 11. 肩胛骨的下角: Teres major origin 


第三是依據痛點條索狀

第四是依據痛點和ROM:

如梨狀肌體表投影尋找深壓痛點:
  
  (1) PSIS 與 scarl spine 連線中點
  (2) 第一點和 GT 內部連線的內1/3
  (3) 上述連線的外1/3
  (4) 梨狀肌在大轉子的附著處

第五:根據神經根部位


無菌操作



相較於傳統針灸,對無菌的要求較高,需要在手術室進行、一次性針刀器械、刷手、配戴無菌手套、三消、醫師護理師均須穿無菌衣戴帽子口罩。(ps. 台灣中醫師操作時,無法在手術室內進行,因此大約是戴口罩、無菌手套、三消)

在中國大陸,有時還會搭配局部麻醉,在皮膚表面或深層,注射少量0.5-2% lidocaine。(ps. 台灣因為法律規定,中醫師無法從事注射,只能請病人在表面塗局部麻醉藥膏)


針刀刺入手法


1. 定點:

2. 定向:大多是與血管神經肌纖維的走向平行。但若肌肉走向和血管神經不一致,則與血管神經平行,不考慮肌纖維。

3. 定深度:可用針灸針先確定,或近來中國大陸開始用超音波導引進行針刀操作。

4. 加壓分離:定點之後,先用左手指甲掐按,減少進針痛感

5. 刺入:右手拇指食指握住針柄,中指無名指扶持針體,持續加壓、瞬間刺入皮膚。若病人有劇痛感就是刺到血管、有酸麻觸電感是刺到神經,則退針調整進針方向再刺入。


台灣現況


目前台灣使用的微創針刀特色:

1. 使用 0.3-0.4mm 的針刀
2. 不用局麻 類固醇
3. 近針深度0.5-1cm, 
4. 進針手法簡單:提插橫撥 (選取 淺筋膜、筋結、皮神經卡壓處)
5. 治療:1-2min, 每週一次,療程1-3次。

6. 收費:單次大約1000-2000元。(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單次1200元。長庚醫院:單次1400元)
7. 操作者大多為中醫師,通常會搭配傳統針灸,遠處取穴,針刀治療後還會搭配手法鬆解。


如果你也想學針刀


台灣針刀醫學會會發布課程消息

1.入會資格:
** 中醫師執照
** 僅具單一執照西醫師必須先修過衛福部委託中國醫藥大學推廣教育中心承辦的192小時針灸學課程,才得以加入本會為會員。但是非會員也可報名參加醫學會的課程,單一課程收費約比會員高1000元。

2. 針刀專科醫師考試:本會會員進修本會主辦的針刀專科醫師培訓班課程超過30小時,始有資格參加本會的專科醫師考試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