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俐君
版權聲明:本文已由作者同意李宣澤轉載於部落格並註明出處
再次體會到校長說的「社群的力量」,當你的臉書朋友,已經很厲害了,還不停地在上課、聽演講、辦演講,讓自己更強。你怎能停在原地??
因為這樣,開始一年來頻繁往返台北,參加各式各樣演講,期望能吸取講者的一點點,充實自己。演講參加多了,開始有一些問題出現。
有一天,「演講筆記實戰講座」出現在我的FB頁面中,就是它了!
光看標題就十分切合我用,想都沒想就去報名,還推薦幾個朋友…
直到上課日期的前兩天,為了找上課地點在哪,我才看到宣澤在youtube上一則3分鐘的短片介紹課程。
我有這個榮幸可以參與,從2015年4月才開始舉辦,第12場的演講。
我要開始嘗試用嶄新的方式寫我聽完這個演講的收穫…
製作演講筆記最重要的關鍵是 ______。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你的預設答案會是什麼??
老實說,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
以往聽演講、上課,我有習慣做筆記。在我的定義裡,演講筆記 = 抄寫
把重要的字句抄下來,對我有啟發的字句抄下來,沒聽過的說法抄下來…
怕抄得不夠完整,怕邊抄老師邊講,就漏掉一些重點。
但是我也知道有的人是全程專心聽講,完全沒寫下隻字片語。
宣澤,在今天的課程,反覆告訴我們,怎麼解決這件事情。
聽完了以後,我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________不同,作法就會不同。
Action:以「我」為出發點,製作專屬於我的筆記,會對我的未來有影響的筆記。
做完筆記之後,你會怎麼處理那些筆記??
這是第二個讓我覺得很驚訝的地方。
難怪,宣澤會在一年兩個月的gap year中快速成長。
筆記除了寫給自己看,分享給朋友,還能做什麼呢??
除了「用心得換獎金」之外,我幾乎很少在課後整理筆記。
身歷其境,收穫很多。例如埋下一些新的種子,加了肥料讓之前的種子發芽,甚至是,修剪多餘的枝葉,把沒必要的煩惱丟掉。
但是這些事情,如果不是透過「事後整理」,我想不會這麼鮮明…
很多課程鼓勵大家寫心得,好處是,學員們一起整理筆記,讓我可以發現未曾觀察到的,或者有人把當下的感動付諸文字,更具體而清楚。
多些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每次上完課,FB就會增加許多喜歡精益求精、不斷栽培、投資自己的朋友,「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我的FB頁面一打開,充滿了正面能量,每次都是一種充電。
Action:寫筆記,整理分享。
型式:blog文章。
分享對象:授課老師、同班同學、FB朋友。
聽演講當下的筆記怎麼寫??
宣澤建議:A→ B → C
自我回顧的時候,則按照C→B→A的順序。
提醒自己,有那些決定,當下告訴自己要付諸實行,現在卻沒有開始。
Call to action才是最重要的!!
期許自己將來的授課、簡報,都至少能夠喚起一種行動。
當下,改變!
或許寫到這裡,看官們還是有點疑惑,宣澤,到底教了我什麼。
不要遲疑,報名連結在這裡!!
Go for it !!